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与陌生人互换住宅,交换式旅游靠谱吗?

2023-05-18 09:14:55

来源: 人民网

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不少酒店价格暴涨。这种情况下,一种“零成本”住宿的旅游形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开来——交换式旅游,即两个不同城市的人结成对,你来我家,我去你家,互相提供免费住处,还可以帮助对方做旅行规划,介绍本地风景、小吃等,主打的就是一个信任。这种新潮的旅行方式,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。据人民众云数据统计,5月1日-5月15日,有关“交换式旅游”的全网关注度达到1144篇。“交换式、陌生人、社交、旅游、零成本”成为网民关注热词。

图:“交换式旅游”舆情趋势


(相关资料图)

图:“交换式旅游”词云

“零成本”“可交友”交换式旅游获得年轻人欢迎

交换式旅游有扩充社交网、节约旅游成本等多种优势,因而受到年轻人的欢迎。在社交平台上,很多网友发帖求“交换”,其中还有不少交换成功的例子。五一前夕,江西姑娘小袁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想“交换住宿”。没想到帖子发出后迅速得到热心网友的回复:“可以住我的小房间,不过临时租的房子,很小,不嫌弃的话可以免费住。”“如果不介意有只有猫咪,我家也可以。”小袁称:“打算五一去南京玩,但酒店的价格超出了预算,就试着找一找当地人,付一定的报酬,入住对方家,以后对方到江西旅游,可以住我家。”大学生小乐称,省掉住酒店的成本,在经济角度无疑是合算的。再加之又具有满足好奇、彰显个性的“情绪价值”,或许还能够交更多朋友,交换式旅游是种不错的体验。小乐表示,自己发布了想去重庆旅游的视频后就得到一位高校学生的回应。两人互相住在对方的宿舍,省下了不少钱。小乐坦言,在交换宿舍旅游之前,也看很多网友说,这种做法有一定风险。“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,同龄人之前选择彼此信任。当然我也和我的室友及对方的室友进行沟通,大家都表示理解。在交换宿舍旅游前,也会注意安全防范,将贵重物品锁好。”一些网友也表示愿意尝试,从个人意愿角度看,这样一种交换无需受到指摘,只要你情我愿,就没什么不可以。有网友称:“这是相互信任,依据的是个人的判断力,没必要简单扼杀。”

“交换式旅游”并非今日兴起,这一旅游互助模式发端于国外,不同地方的人彼此交换各自住房,提供所需帮助,主要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,或是错开时间交换;还有一种“沙发客”互助旅游方式,在旅游过程中,沙发客免费到本地居民家住宿,未来对方如有需要到自己所在城市,也提供同样的服务。然而,此类模式经过多年发展,却始终限于小众范围,并没有成为大多数游客的选择。

有专家指出,“交换式旅游”主打的就是一个信任,这种出游方式因成本低廉、个性时尚、广交朋友等优势,获得年轻网友尤其是不少大学生的欢迎。但必须要指出的是,在具体操作上,“交换式旅游”又未必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和美好,其中的风险确实不应该大意。

交换者像“开盲盒”,警惕危险来敲门

担心安全是不少网民不赞同交换式旅游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有网民担心陌生人直接住进自己家里,引狼入室怎么办?网民“花花ParkChanyeol”称:“出去玩就别怕花钱。你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啊。”网民“巴伐利亚罗贝里”表示:“这种方式极不推荐,谢谢!完全无需理由解释。”还有不少人担心,如何防止出现物品盗窃、损坏的问题?如何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?在陌生的环境下,交换者如何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?中工网认为,保障安全不能全凭“信任”。安全是首要的考量因素。交换对象大多是从网上“海选”,仅凭短暂交流和有限的信息,能否筛选出靠谱的交换者更像是“开盲盒”。

还有让交换式旅游彻底变了味的行为——有的网友晒出自家房间照片后,从单个房间到整套房明码标价,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“民宿”。有一些人遇到了不靠谱的“交换者”。有人先在自己家接待了对方,等到一周后想让对方践行“交换之约”,却发现自己已经被“拉黑”了;有人和对方同时出发去到彼此的城市,回来后却发现家里一片脏乱;有人到了对方家之后,才发现房间条件和对方说的完全不一样……

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表示,如果有人打着交换式旅游的旗号,实际上却主要是提供住宿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,那么就有可能构成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营业。这种变相经营住宿服务的行为,并未进行营业注册登记,也规避了国家关于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,导致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,不仅会造成国家税收方面的损失,还会造成旅客人身安全、社会治安方面的较大隐患。

媒体调查发现,一些打着“交换式旅游”旗号的平台也不太靠谱。《法治日报》报道,一个名为“换房旅游网”的网站宣称,已在中国70多个城市拥有数百家房东。查看网站房源信息必须注册成为会员,但注册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,仅需要邮箱即可注册成功。用户一经注册成功就可以自己发布房源,只需要说明房子的基本情况(照片、房间数、大概位置),就能发布成功,平台并没有进一步确定房源真实性。当媒体询问该创办者“如何确保房源真实”时,对方只回复说“大家因为信任我而走到一起”。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对“换房旅游网”进行查询时,结果显示为0,随后对网站备案许可号进行查询发现,该网站为个人创办。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婧表示,目前这些在开展换房旅游的平台和网站,大多没有市场监管部门的备案、登记及批准,其本身就不具备合法性,也增加了交换式旅游的风险。

在交换式旅游的过程中,双方当事人一旦发生矛盾纠纷,该如何解决?专家认为这是该旅行模式下的一大困境。在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田云看来,交换式旅游,双方协商一致,可以看作双方达成合同关系,但是这种合同关系可能因盲目信任而导致存在漏洞和风险,不能充分保障双方的安全和诉求。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婧认为,交换式旅游是一种新兴的自助、互助旅游形式,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交换式旅游的法规条例,使换房旅游者的相关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。法律关系无法确定,一旦出了问题,找不到可以依据的法律条款来处理。

强化监管保障安全,创造新业态良好发展环境

作为一种新生事物,“交换式旅游”能够节省旅行开支,还能提供不同的人生体验,广受年轻人关注和欢迎。但“交换式旅游”存在的风险与问题也不应忽视。

新奇体验感背后,潜在风险需重视。有调查数据显示,约有62%的人认为交换式旅游“不靠谱”,面临个人隐私暴露的问题。家是个人隐私的空间,开放隐私空间本质是向陌生人开放个人信息。自愿交换住所将家庭住址、门锁密码等部分个人信息置于交换双方的公域,存在隐私泄露风险。此外,酒店或正规平台住宿必须进行身份信息实名登记,而交换式旅游双方都是网络世界的陌生人,在匿名或半匿名的情况下,有可能引狼入室,财产被窃,后果得不偿失。

相关规定尚属空白,未来发展仍待完善。交换式旅游建立在网民互相信任的基础上,通常没有签订合同,或者只有非常简略的几条约定,而且双方提供的都不是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,难以准确量化,这就有可能出现法律纠纷。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,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,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法规措施,对交换式旅游平台强化监管,维护和保障消费者权益。

目前用户对交换式旅游存在安全、个人隐私泄露等方面存在顾虑。鼓励行业健康发展,有专家建议文旅、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不妨将交换行为纳入社会诚信系统,与消费信用、银行信用等实现有效衔接,形成政府、交换中介、保险方、交换对象等全社会监督、共治格局,为交换式旅游创造良好环境。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